武胜民间有“飞龙猪肝面,一天不吃心里欠”的说法。上世纪初,段炳林在武胜县飞龙镇经营着一家小饭馆,煮猪肝汤是段炳林的拿手绝活,他煮的猪肝脆嫩细滑,味道鲜美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客人要求他在猪肝汤里煮上面条,结果非常可口,就这样诞生了猪肝面。
一碗猪肝面从下锅到上桌不到两分钟的时间,背后藏着很深的门道。首先要选择光滑细腻的新鲜猪肝。猪肝的处理是猪肝面的关键环节,洗净、改刀、切片,再用段氏秘料腌制码味,让各种香料的味道,浸入猪肝内部,然后加入水淀粉备用。
飞龙猪肝面所用的面条是碱水面条,和普通面条相比,煮熟时间短,不浑汤,因此具有更好的粘弹性。猪肝面的高汤是用新鲜的猪棒子骨,文火慢熬四五小时,骨头的养分和味道完全渗入汤中,不但营养丰富,还能为猪肝面提味。雪白的骨头汤和劲道的面条,几片翠绿的菜叶,加上嫩嫩的猪肝和一勺浓香的秘制酱料,再撒上少许香葱,香气四溢。
经过几代人的努力,飞龙猪肝面与武胜麻哥面相互融合,共同发展,同样成为武胜地方特色名小吃。今天你走进武胜的面馆,总会听到客人喊:“老板,麻哥加肝,面起硬点”!
展开剩余61%麻哥面
二十世纪80年代初,武胜望江食店解体,冯基民凭一手过硬的厨艺开了个小面馆。他生性豁达、风趣幽默,因其外貌特征被人谑称为“麻哥”,他卖的面也就被称为“麻哥面”。
麻哥面柔而不稠,色泽亮丽,味道独特,以“麻、辣、鲜、香”而闻名,是武胜一大特色小吃。2009年,被广安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2018年原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核准“武胜麻哥面”为地理标志集体商标。
面食行业中有“汤宽、面少、臊子多”的老话,臊子是武胜麻哥面的精髓所在。与其它面臊子不同的是,武胜麻哥面臊子须经三小时以上炒制,最后勾上芡,臊子变得浓稠、口感醇厚,秘制的香料更增加了臊子的香气,并延长滋味在口中停留时间,让吃过的人久久难忘。
民间还自行流出关于麻哥面的美丽传说,称麻哥面为“鸳鸯面”,相传相互爱慕的男女,只要吃了麻哥面就能永结同心、白头到老。同时,做“麻哥面”也是一门生存技艺,现在,在当地政府的鼓励支持下,更多的武胜人带着麻哥面这张家乡名片走向全国各地,在致富增收的同时,让更多的人从舌尖上去感受千里嘉陵之上最美的武胜。
夜色渐退,晨光出现
武胜的烟火气
在嘉陵江畔的早餐店中缓缓升起
......
武胜滑嫩爽口的猪肝面
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
让荧幕前的观众
感受到武胜美食的无穷魅力
发布于:四川省一直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